最后一名女知青(全文在線閱讀) > 17
“沒想到狐貍是這樣的人。” “倒幸虧我和他沒有滾到一張床上。” 她們議論起來,滿是對男人們的不屑。然而,一次在他與梅子單獨相處時候,他卻說梅,準備準備吧,收完麥種完秋,你就可以返城了。見梅對此不解,嘴角還強隱了冷冷一笑,他便說張家營三十幾戶人家,我跑了二十七戶,說好到時都選你返城,還余幾戶,你去說說情。 梅說:“狐貍,你怎么這樣。” 他說:“我是真心想和你結婚。” 她就:“就為這個?” 他說:“不為這個我不會拿返城當彩禮,有良心你就不要再和張天元有絲毫往來。” 事情盡管又苦又澀,赤裸裸的如脫光衣服站在人前,可畢竟使梅從中感到他對愛的一份赤誠,且張天元私下也走了許多人家,也都說好選梅返城。收完麥子,選舉也就到了。只因隊長忽然接到一個口信,說給村里分來幾噸化肥,讓立馬到鎮上去拉。于是,勞力都拉上架子車,趕上牛車,往鎮子上去了兩天。將化肥拉回,是在一個中飯之前,選舉是見縫插針在中飯之后,地點為村頭的大樹下。隊長招呼一聲,村里人便都聚攏在大樹下面,零零散散坐成一片。 那時候,他們三個知青并肩坐在樹蔭里,情勢很像要受到張家營人的無端審訊,彼此默默不言。而實際上,狐貍是暗藏了一臉紅光,一身暗自操縱了會場的洋洋之得。梅手里拿一根柴棍,在地上胡亂畫些字樣,以掩抑內心的喜悅和擔憂。雖說各戶人家都說要選你,且你也已急急忙忙整理了兩個返城的箱子,連準備返城的家信都已寫過,然若要萬一不能中榜呢?畢竟做了充分的返城準備,可由誰返城,卻還沒有水落石出。相比之下,倒是人家釋然大度,手里拿一根鉤針,在用白色的滌良線織一襯衣的套袋。不必去說,那針織的玩意,是她愛的信物。在那個時代,城市風行著男人的襯衣領里,補綴一個雪白針織條帶。不是為了裝飾,主要是為了宣布愛情。她對梅說,橫豎狐貍進行了秘密聯絡,我們參加選舉,實是陪襯一下狐貍。所以她的超脫十分可以。而狐貍的竊喜,來自于胸有成竹,也是一樣可以十分,唯梅,喜憂參半,慌慌的不安。
選舉是一種古老而又古老的形式,標志了鄉村社會的本來特色。隊長將煙鍋磕在地上,說他奶奶的,分這一個返城指標,你還不如不分,今天輪到我們張家營子來得罪你們城里人了,只求你們多原諒原諒我們鄉下的人啦。接下去,隊長從自己的口袋里,向外掏著玉米、大豆、花生仁,給每位戶主各樣發了一粒,又在一塊石頭上擺了三個碗,說花生代表狐貍,大豆代表婭梅,剩下的就不要說了;花生放一號碗,玉米放二號碗,大豆放三號碗,大家同意誰就來放吧! 張老師丟完那顆大豆,先自離開會場去了,寬厚的背影,如一條逆風行駛的船,緩緩地劃在午時的日光里。梅盯著那背影,靜默凝固為瘦削的雕像,直到他拐進另一條胡同,腳步聲漸漸失去。及至等她扭回頭來,鄉村的戶主們,都已圍過了石頭,把其中一樣東西丟進碗里,如張老師一樣,朝著村子走去。 丟畢糧食是午飯不久。其結果大出人意:共是三十七戶人家,狐貍的花生碗里沒有一顆,梅的大豆碗里僅有一顆,而另一個玉米碗,恰好是三十六顆。 黃黃是那一風景的最好憑證。它臥在會場外的一棵小樹下面,眼睛里呈出淺淡的灰黃。人家從隊長手里接過返城表格時,它忽然站了起來,看著它的主人和狐貍,如兩截枯樹木在那兒。轉來的日光,在他們臉上,照出蠟黃的顏色。似乎為了安撫,黃黃走去,在狐貍的腿上蹭了幾下,狐貍便用力朝黃黃的身上踹了一腳。黃黃尖叫著,跑到梅的身邊,梅便蹲下摸著黃黃的頭,有淚落在它的臉上。于此間,狐貍莫名其妙地走到那石頭邊上,抓起盛了三十六顆玉米的白碗,將其摔碎在了石上。 隊長急喚:“你別狐貍,那是借人家的飯碗。” 可是,隊長話一出口,那碗片已經滿地飛濺。碗里的玉米,成了一地金黃。 |